企业用人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企业中来。德才兼备,是我们企业选人用人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企业不仅坚持“德才兼备”,还特别强调“以德为先”,这是一个十分鲜明的用人导向,这样做,就抓住了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对于企业管理人员,是否德高望重,不仅关系到个人的修养素质所在,而且更关系到管理效益。
要弄清“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辩证法
古人云:“德才兼备,称之为圣人;无德无才,称之为愚人;德胜过才,称之为君子;才胜过德,称之为小人”。同时,在讲到德才兼备上,孟子提出了“四端”之心,即“仁之端”的恻隐之心:“义之端”羞恶之心:“礼之端”的辞让之心:“智之端”的是非之心。这恐怕是圣贤最早对“德才观”的注解、诠释。这一光辉思想,至今仍不过时,并将是超阶级、超时代、超时空的,是颠覆不破的名言、真理,将永放光芒。
几十年的实践证明,这条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是科学的、正确的。德与才是辩证统一的。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德”决定着自身的品质、形象、威信,“才”,决定着一个人的能力、本领、水平。在德与才上,德是基础,才是条件;德是核心,才是关键;德是本质,才是属性。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才靠德来统帅,德是才的灵魂;服人者,以德服为上、以才服为中、以力服为下。“德乃才之帅,才乃德之辅;官乃德之人,人乃德之品”。德好才不好,干不成大事;才好德不好,小才干小坏事,大才干大坏事。话又说过来,没有才,德行再好,也办不成事,也就难以掌好权、执好政。也就是说,有德有才是精品,有才无德是次品,无才无德是危险品。要创先、创新、创优,既要重德,又要重才,必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既是辩证法,又是唯物论。为此,在看人、选人、用人上,要选用“德行过关,本事过人,业绩过硬”的人。要善于全面、科学、准确地把握德才的内涵和标准,做到全面的谋人,谋人全面;要立足长远,看潜能,看发展,量才使用;要在实践中验证德才,从动态的工作实践中去选人。从而认清、分清,哪些是德才兼备的良才、哪些是有德无才的庸才、哪些是有才无德的佞才、哪些是无德无才的废才。坚决反对那些当面讲人话,工作中,要支持求真务实的、亲近大公无私的、器重改革创新的、推荐年青有为的、培养德才兼备的、疏远弄虚作假的、冷淡平庸无为的、唯有这样,才能得人心、聚人心、感召人心,真正做到思想上保持一致、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步、前进上同策、发展上同力。
要分清“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重点
在“德才兼备”上,以德为先是重点,苏轼在《法威堂铭》中写道:“非德之威虽猛而人不畏;非德之明,虽察而人不服”。德与才相比,德是第一位、是先决条件。厚德载物,道德比智慧,知识和能力更为重要。智慧再高,无德就失去了光芒;知识再多,无德就无法发挥作用;能力再强,无德就会使才能害人害己,甚至祸国殃民。没有德,才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古人云:“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戴高尔说过:“那些具有高尚品格的人会放射出磁石般的力量,对于追随他们的人来说,他们是最终目标的象征”。做人只有讲德,才能安身立命;当官只有重德,才能凝聚人心。“德在人先,利居人后”:“立身、立业,必先养德”;人的一生,重在立德,贵在养德。只有以德为先,把德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
要认清“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全优的二重性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只有一般化的德是不行的,只有一般化的才也是不行的。因为只有一般化的德才,则是干不了急事、难事,大事的,也就是难以担重任、挑重担,只能是低水平的,干一些小事情,作出一些小作为。德才全优,它不是人才队伍处于一般化的德才水平,而是既要坚持德的高标准,高品位;又要坚持才的高水准、高能力。惟有这样,才能成就大业,创建伟业,对人类作出较大贡献。现在,在干部队伍中,德才兼备的道理许多人已认识,可德才全优则认识不足。有的德优才不优,有的才优德不优,甚至有的德和才都是一般化。德才兼备,如果二者不优,或偏于一方面优,仍然要误事、误大事的。所以说,提高对德才全优的认识,在学习、修养、实践中实现全优,这是干部队伍建设中一个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我们对德才要不断进行优化,使之在精神状态上永葆开拓创新的锐气,在思想观念上永葆开拓创新的活力,在工作方法上永葆开拓创新的能力,用新观点观察新事物、用新思想看待新经验、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在复杂形势中抢得先机,在危局困局中闯出新路,不断把工作引向新的境界、新的领域、新的胜利,开创新的局面。
来源:陕西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