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招聘会资讯 > 会场展示 >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李家华:创业重新遇到自己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李家华:创业重新遇到自己
作者:陕西人才网 时间:2014-12-5 阅读: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被称为“史上最多”大学毕业生的一年。有专家认为,大学生就业压力大主要原因是创业不足。因此,有不少人把创业教育当做缓解就业压力的“救援”力量。也有人担忧“忽悠”初出茅庐的青年学生去创业究竟靠不靠谱。如何认识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如何看待创业教育和就业压力之间的关系?本报记者就此专访我国著名生涯规划与创业教育专家、全国青年就业创业教育优秀导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李家华。

记者: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社会对于创业的关注度很高,尤其是大学生创业。作为创业教育专家,您认为创业真正带给大学生的是什么?

李家华:这个学期在我的课堂上,有一位学生在做职业生涯规划展示时说:她大学毕业后要先考上公务员,然后辞职开一家创意糕点店。我问她为什么这样选择?她说,考公务员是为了实现家人的愿望。辞职创业为了追寻自己的理想。

我们都知道大学生毕业一般都面临三条路的选择:报考公务员、考研和就业。他们身上往往承载了家人的期望、承载了朋友的建议、承载了社会的评判,因此,在现实面前,绝大部分毕业生都选择了实现家人的期望、听从朋友的建议和满足社会的价值认定。可以说,许多毕业生不得不选择做一个属于“他人”的“自己”。作为一位从事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就业创业教育的老师,我有一种遗憾和忧虑,因为我希望大学生能发现和找到真正的自己,与更好的自己相遇。不仅能成为工作岗位的获得者,更要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其实,创业也是就业的选项之一,是一种主动的自我聘用,更是一种创造较高社会价值,实现个人理想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说,创业,给大学生一个做自己的机会。因为创业促使大学生从被动的职业接受变成主动的职业发展,促使大学生在人生挑战中探寻和铸就一个真正的自己,从而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记者:699万应届毕业生,就业压力不言而喻,少部分大学生去创业对于促进就业究竟有多大的作用?

李家华:创业促进就业的作用是必然的,也是客观的。我想可以从两方面来看:第一方面是显性的和现实的。例如,一个大学生创业,就可能带动几个人就业。因为创业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团队。一个创业团队至少要35人,每个创业者去组建团队的时候就会聘用其他人。如果一个人决定创业能带动和聘用35个人,客观上也就新增加35个新的就业岗位。不要小看这些小的数字,这里我们引入一个放大效应。尽管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比例不是很高,但随着扩招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我国大学生的基数已经很大,假如我们每年有3%的学生创业,按每个创业者可以提供34个就业岗位,这里我们就可以得出创业对于促进就业的具体比例大概在9%12%之间,如果再将这个比例乘以我们今年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大学生创业就有可能解决将近70万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何况大学生创业所产生的经济增量,还会推动别的渠道增加就业岗位,这几乎等于近年来我国GDP增长一个百分点创造的岗位。据了解,美国大学生创业比例大概在10%左右,而且平均一个创业者可提供就业岗位数也较多。对比而言,我们国家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还有相当大的空间和机会。第二方面是隐性的和发展的。我们知道,一个创业者首先要在自身的素质能力上过硬,而且创业者在从事创业的过程当中职业能力会得到很迅速的提升,因此,创业者往往是职场的优秀人才,也会是职场很愿意吸纳的人才。从发展方面来说,一个创业者因为其亲身创业历程会更加容易实现就业。即便创业失败,这些创业者也会因为各方面能力素质过硬以及在创业过程中所锻炼出来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依靠自己本身的能力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实现未来的多次就业和避免失业。

记者:我国大学生创业目前处于什么样的阶段?

李家华:目前我们国家大学生创业状况应该是处在一个从萌芽期到新的上升期阶段。上世纪90年代末是我国大学生创业的萌芽期,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都是那个时候建立起来的。本世纪以来,随着创业型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创业有了更好的外部和内部环境。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展较快,商业文化繁荣的地区,大学生创业的比例增长较快。随着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觉醒,创业观念的变化和创业能力的提高,出现了更多的由生存型创业向机会型和发展型创业转变的趋势,很多高职大学生、本科生和研究生都开始尝试创业。我国东部沿海浙江地区和西部重镇重庆等地都成为了大学生创业的密集区。

记者:现在高校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您连续三年发布《创业教育中国报告》,并推动开创“创业基础”这门课,您能具体讲讲大学生创业教育吗?

李家华: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因为,世界经济正在由管理型经济向创业型经济发展,这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应包括三个层面的教育,第一层面是商业知识的普及。第二层面是企业家精神的培育。一个真正的企业家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冒险精神、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等。不论大学生今后是否实际创业,这些精神的培育对于大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和事业发展很重要。第三层面是创业的职业教育,即把创业真正作为自己的一份职业,这是比就业教育要求更高的职业形态的教育。大学生创业教育真正给予大学生的是一种未来的发展观念和发展能力,它使得学生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能更主动更理智地去应对。创业教育不仅教授学生创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流程和基本能力,它还推动促进了高等教育改革。现在大学所教授的课程更多的都偏向理论,这也导致了我们国家大学生非常缺乏创新素质,创新人才不足源于创新教育不足,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创业教育是学生未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极佳切入点和选择。

现在“创业基础”已经作为一门必修课将走进大学课堂,成为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核心课程,明确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不少于32学时,不低于2学分。这门课程要达到前面所说的创业教育要提升学生在三个层面能力的目标。

记者:当下,迫于就业压力,似乎有一种把创业教育当做“救援”的依赖思路,总是希望很快催生一部分同学去创业,以缓解就业形势。您怎么看待这种想法呢?

李家华:许多人都期待找到解决就业问题立竿见影的良方,因此,这种说法可以理解。前面我已经谈到过,大学生创业比例提高确实会对就业产生一个显性和隐性的促进作用。但就创业活动的本质而言,解决就业不是创业和创业教育的核心。因为创业作为一种商业活动,它首先是要通过创新来创造商业价值,而不是为了拉动就业。

同理,创业教育不是为了催生就业岗位而进行的教育,高校创业教育通过借助商业知识和商业活动的平台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以达到对学生的一种创新型教育,其核心价值是为了培育创新型人才,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高校创业教育不可能是企业家速成教育,不会拔苗助长,而应当是一种健康的素质教育培养体系,更多应关注人的发展和创业文化建设,而不是去“催生”创业。我们坚信,通过持续的推进创业教育,优化创业生态环境,不论有多少大学生去实际参与创业,都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

记者:您对那些已创业和正准备创业的大学生有什么建议吗?

李家华:我想说选择创业不一定是选择成功,而是选择做真正的自己。很多大学生问我创业难不难?我说创业很难,因为创业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但如果你有足够的创意和足够的坚持,创业也不像想象的那么难。创业是一个突破现有资源的束缚,发现机会、评估机会、实现机会的过程。创业讲求把创新作为生产要素,通过创新驱动,实现从零到一、从无到有、无中生有。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如果大学生能从自己身边的市场需求调查做起,从结合自己的学科专业去思考创新,从构建一个合作团队开始整合,就会一步步感知、学习和体验创业,就会逐步迈向成长的环节。我还想说,创业,几乎都会经历失败的过程,但失败所获得的远比成功获得的更珍贵,更有长远价值。更何况,创业不以成败论,创业失败也是真英雄。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置身创业将会利国利民利己。(记者李玉兰)

 

分享到:

来源:陕西人才网
热门推荐